close

高階步驟與公理  有一段時間,我開始研究哲學,大概是大學的時候,總覺得那是人生唯一一段,可以選擇自己喜歡讀的東西並且去讀的時光。


那時候,我想知道所有我讀的這些資料是如何被建立起來的?這些學科、知識,我如何能知道他是否是事實?我如何能建立起我自己的知識系統?我又怎麼知道我讀過的這些東西的正確性?所有我讀過的這些學科,以及片片段段的資料,如何能被我自己整合起來成為一個完整的知識架構?


我到圖書館,希望能找到讓我了解所有學科的基本原理與原則,也就是理解事物的開端。建構所有知識的基本原則。


我想知道的,就是知識的源頭,知識的起源這樣的東西。


就西方學術來看,科學的起源是哲學。哲學被定義為:「1.智慧或知識的源頭、熱愛,或對此之追尋;2.對行為、思考、知識和宇宙的本性等的原則的理論或邏輯分析。」《Webster's New World Dictionary》所以知識的源頭就是:智慧或知識的源頭、熱愛,或對此之追尋。而這就是『哲學』。因此,我到圖書館去找有關哲學的資料。


我找半天,沒解答我的問題,反而找到了很多哲學上無解的問題。例如:白馬非馬,白馬到底是不是馬,這樣的邏輯問題。後來知道了,這不過是戰國時期公孫龍唬弄守城門的士兵,讓公孫龍可以出城的詭辯手法。《資料參考: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白马非马》但是這樣的了解,還是沒有解答我知識是如何建構出來的?科學又是如何建立起架構?這樣的問題。


如果我不知道,知識如何從假設、檢驗、分類到做出結論?怎樣的結論是對的?我要如何建構我自己的知識架構呢?我又要如何脫離人云亦云,缺乏智慧與自我判斷力的狀況呢?

後來,讀了研究所,我知道了我問的問題是屬於『認識論』的範疇。也就是『知識的科學』的範圍。也就是知識是什麼?什麼樣的東西算是知識?什麼樣的知識是科學?因此,我開始研究『認識論』。


然而,不同人對『認識論』有不同的看法,就連一點點最基礎的共識,例如:對『認識論』的定義,不同學者也有不同的意見。我試著自己去整理出來,卻幾乎陷進去一堆揪在一起拔不開的混亂中。不同的學者發展出不同的”主義“,來說明他的『認識論』架構。不同的”主義“又有不同堅持的看法。到底哪一個才符合用途?哪一個才是真正可以用來成為知識的發展基礎?哪一套『假設』才可以真正有條理、有組織地把知識整合起來?


這個問題,一直是我的疑問,直到我讀了一本書,那本書給了我知識架構上的解答。這本書很簡單的給了『知識』的定義和邏輯。因此,知識是什麼?並且依靠什麼樣的假設,知識可以被有條理的整理起來?這些問題有了解答。


而且令人驚奇的,由於『知識』被清楚的定義以及有系統的被評估出來。因此,這本書運用這樣的邏輯,進一步回答了我另一個問很久的『哲學』上的問題:生命以及宇宙運作原則的『公理』。就這樣,一切被很科學化的闡述出來,令我驚奇。跟你分享!

(我讀《高階步驟與公理》的收獲)作者:大瑩

arrow
arrow

    山達基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